癲癇外科的常見問題與誤區
問題一:什么是癲癇外科?
癲癇外科是癲癇藥物治療之外最重要的治療方法,是指采用功能神經外科手術技術,通過去除癲癇起源灶、阻斷癲癇放電傳導通路或者提高癲癇發作閾值等方法,達到減少或終止癲癇發作、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
常見誤區:
得了癲癇就可以手術治療:癲癇外科并不是絕大多數癲癇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除一些惡性腫瘤相關性癲癇或出血風險性高的血管病相關性癲癇外,癲癇患者都應當首先選擇藥物治療,對于藥物治療不能控制發作者,才考慮手術治療。
癲癇外科可以除根,手術以后就不用吃藥了:癲癇的病因復雜,其中很多是由于基因異常導致,或者是基因異常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手術并不能完全除根,手術以后也需要繼續服用。但在一些海馬硬化、局灶性皮質發良不良、腫瘤或海綿狀血管瘤等相關的癲癇,如果術后可以達到2-5年的無發作,可以考慮逐步減停抗癲癇藥物,也不是術后馬上停藥。
是不是開顱手術比微創手術好,或者微創手術比開顱手術好:這都是不正確的。癲癇外科的手術方法包括開顱的切開性手術和離斷性手術(胼胝體切開術、大腦半球離斷術、腦葉離斷術等)和微創的迷走神經刺激術、腦深部電刺激術、射頻毀損手術、立體定向放射外科等方法,原則上癲癇灶切除性手術(包括大腦半球離斷術和腦葉離斷術)效果最好,所以優先進行術前評估,進行切除性手術,如果不能進行切除性手術時可以考慮胼胝體切開術或微創性手術。當然如果一個患者即可以切除,也可以進行微創手術且效果相當時(如下丘腦錯構瘤),推薦選擇微創的治療方法。
問題二:什么是癲癇術前評估?
癲癇術前評估是指經過初步診斷認為需要手術治療,且有切除性手術的可能性,而進行術前全面問病查體、頭皮腦電圖(發作期與發作間期)、磁共振(3T)、神經心理檢查(智商/發育商、生活質量)等全面性的檢查,根據需要還可以增加PET、SPECT、腦磁圖等,必要時進行顱內電極腦電圖(SEEG或皮層下電極)、WADA實驗、功能MRI等檢查。最后由癲癇外科、內科(兒科)、影像和電生理、神經心理等人員進行會議討論給出下一步治療方案:切除性手術、姑息性手術、神經調控手術、還是繼續藥物治療或生酮飲食治療。
常見誤區
術前評估了就一定要手術:這是明確錯誤的。術前評估是手術前的必要程序,但并非所有術前評估的患者都需要手術,有些患者評估后可以認為是“假難治性癲癇”或者特殊病因的癲癇,可以嘗試其它治療,也有些患者評估后認為不適合切除性手術,而家屬又不接受神經調控手術,也無法進行手術。
術前評估時間越長、檢查越多越放心:精準醫學并不是檢查越多越好,而是根據需要精準地選擇檢查方案,但全面問病查體、頭皮腦電圖(發作期與發作間期)、磁共振(3T)、神經心理檢查(智商/發育商、生活質量)等通常是必須完成。頭皮腦電圖有3次慣常性發作一般就可以了,顱內電極腦電圖多數5次慣常性發作就可以了。
那種檢查最重要,患者直接做了這個檢查就不用做其它檢查了:術前評估(癲癇灶定位)中最重要的是臨床癥狀、腦電圖和磁共振,這三個檢查同樣重要。而其它的PET、顱內電極腦電圖等對一些特殊患者也非常重要,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進行檢查。所以不存在那個檢查最重要、最準確,可以完全替代其它檢查。
顱內電極腦電圖可以提高手術的效果:顱內電極腦電圖是癲癇術前評估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可以提高癲癇灶定位的準確性并進行功能區的定位,是癲癇外科的重要工具。但臨床效果顯示在同一單位,用顱內電極的患者總體手術效果比不用顱內電極的患者癲癇控制差,這主要是由于不用顱內電極的患者多數MRI上明顯局灶性異常,癲癇腦電圖放電也比較典型。所以顱內電極腦電圖的主要作用是用于無創檢查無法定位或定位不準確的患者,其核心作用是拓寬了手術適應證,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顱內電極腦電圖一些患者就不能進行切除性手術了,這是顱內電極腦電圖的重大貢獻。
(北京兒童醫院功能神經外科 梁樹立主任醫師 王旸爍博士供稿)
上一篇: 認真讀懂兒童腦性癱瘓
下一篇: 致我的小患者和其家屬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