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從醫初心】王捷寵:幫助他人,便是德馨
2024-02-26 11:50:41 來源:團委 瀏覽次數:
編者按: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團十九大精神,根據市醫管中心團委通知要求,院團委結合醫院實際開展了“我的從醫初心”征文活動。為更好地引領和動員團員青年為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和醫院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力量,現對部分優秀征文進行宣傳報道。
作者簡介:
王捷寵,1997年7月出生,201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22年畢業于首都醫科大學兒科醫學院,北京兒童醫院急診外科醫師。
“快看看,德馨回來了!”直到我碩士畢業后,去年回到老家,坐在村頭耄耋之年的老漢喊住了我,我才第一次聽到了從前的故事,拿起老照片追憶往昔。我的爺爺名字叫“德馨”,我從沒有見過他。46歲便英年早逝的他,留下了太多的佳話。
“你的眉眼就是德馨的樣子,但你不如他俊俏!”老漢笑著對我說,“那是我們公社出了名的好后生,我們都念著他的恩情。”
1966年,我的爺爺高小畢業后當了三年教師。為了響應國家號召,經過一年的短期培訓,爺爺成為了新中國第一代赤腳醫生。在我看來,所謂赤腳,是指身份為農民,既可赤腳下田種地,也可用醫術的腳步丈量大地。德馨就是這其中的一位。
農民最關心的是糧食和錢。每當有人來看病時不談病情卻先談錢,德馨便說“我這里有免費的針灸和藥”,實則是自掏腰包。無論是什么天氣,只要行動不便的農民需要,他都要背著小藥箱跋山涉水前去診治。
《赤腳醫生手冊》是他的入門書,他不知看了多少遍,用自己積累的醫術幫助了一位又一位村民,拯救了一個又一個生命,不僅成為大隊里頗有名望的醫生,也成為了大家信賴的大事小情“話事人”。
沒有接受過正規學歷教育是爺爺最大的遺憾,所以他把我父親送進了市里的醫專學校學習。可爺爺英年早逝,1992年,爺爺去世那年,我父親三年醫專學成歸來,開始成為一名醫生。
1995年,經過數年的實踐與培訓,通過考核之后,我父親接手了村衛生室,成為一名鄉村全科醫生,負責全村上百戶人家的衛生宣教、疾病防控、醫療保健等服務。后來,父親又隨著農民工進城,從農村走到城市,主要為農民工群體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用自己的醫術服務了幾萬人。
我問我的父親,“你當醫生的初心是什么?”
他笑了笑說到,“說實話,我那時候初中畢業正處在人生的迷茫期,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但你爺爺是醫生,你大姑也是醫生,我想我理所當然應當成為一名醫生。但是真正走上工作崗位后才發現,原來人的天性不是利己的,因為幫助別人真的令人感到快樂。”我對父親說:“幫助別人,應該就是‘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本質意義吧。”
我是什么時候決定要成為一名醫生的呢?細細回想是在中學時代。一天傍晚,我從校門口報刊亭買了一份最愛的新聞類報刊,上面關于兒科醫生短缺的數字,讓生活在城市的我非常震驚,想不到竟然有那么多孩童無法得到享受到專業優質的醫療服務。
也是從那一天起,我決定要成為一名能幫助到孩子的兒科醫生。從未問過我想要報考什么專業的父親,在我如愿拿到首都醫科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流下了欣慰的淚水。
本科畢業時,保研的同學們早早選好了去處——“金眼科、銀外科、打死不去小兒科”。保研答辯時,教育處處長問我:“你怎么不留在這里搞心臟,去兒童醫院太苦了。”書生意氣的我用了一句話回答:“青年人,就是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2022年,經過八年的學習,兒外科碩士畢業的我再次面臨著科室選擇的問題。我再一次問自己:“我要到哪里去,我要在哪里才最能幫助到別人?”這一次,我的答案是“急診外科”。畢業前,我的碩士導師與我長談,他說:“急癥的苦和累,我們都知道,但你將體會到巨大的使命感與獲得感”。在兒童醫院急診外科不知不覺工作了一年多,我深刻體會到這句話。
急診的工作節奏飛快,每天都有新的挑戰,擔任住院總醫師對我來說又是一次歷練,曾在第一個月焦慮到每天睡不著覺,也曾深夜翻書查文獻狠補知識漏洞,也曾向前輩們“偷師”治療新理念。
當我再被問起我的從醫初心是什么,我也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他只有四個字,那就是“幫助別人”。
一次電話中,我父親說,隨著新農合異地報銷政策的落地,農民工群體在大城市能享受到的醫療服務越來越好,他覺得自己能發揮的作用不大了。但新疆阿爾泰的朋友邀請他去支援邊疆的醫療,他問我該不該去。我回答道:“我支持你”。因為我知道,他有著和我一樣的從醫初心:幫助別人。
我想,我和德馨一樣,都將成為一名受人愛戴的好醫生。幫助他人,便是德馨。
團委
上一篇: 張杰:堅守是因為孩子們需要
下一篇: 【我的從醫初心】王韶:一身白衣,一生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