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緬懷張金哲院士
2022-12-25 15:39:14 來源:張金哲院士治喪委員會 瀏覽次數: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小兒外科主要創始人、著名兒科醫學教育家,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張金哲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于2022年12月24日17點0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2歲。
張金哲院士,漢族,1920年9月25日出生于天津。1946年畢業于上海醫學院。1947年進入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外科工作,1950年在北大醫院建立小兒外科。1955年調入北京兒童醫院,歷任外科主任、副院長及首都醫科大學小兒外科教授,為小兒外科特級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195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金哲院士是中華醫學會小兒外科分會首任主任委員,曾任中華醫學會科普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健康促進協會名譽會長,亞洲小兒外科學會理事,太平洋小兒外科學會地區主席,《中華小兒外科雜志》副主編、顧問,《國際小兒外科雜志》《美國小兒外科雜志》編輯顧問,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曾獲國際小兒外科最高獎項“丹尼斯·布朗”金獎、中國香港及英國皇家學會外科學院榮譽院士稱號、泛太平洋小兒外科學會終身成就獎、印度小兒外科甘地金獎、衛生部勞動模范、技術革命先鋒金獎、北京市精神文明獎章等榮譽稱號。
張金哲院士是我國小兒外科主要創始人,被國外同行譽為“中國小兒外科之父”,一生致力于小兒外科的臨床、教學、科研和預防工作,將畢生精力獻給了兒科醫學事業,和同道帶領中國小兒外科事業從零起步,獲得長足發展,并在國際小兒外科界產生了一定影響。
張金哲院士心系祖國,以人民需要為畢生追求。他3次參加抗美援朝,立大功兩次。他在初創小兒外科時,以威脅孩子生命的急癥,特別是腹部的急癥為主。到上世紀60年代他轉向難以救治的畸形患兒。到上世紀70年代后期,他又將工作重點放在了手術風險大、患兒死亡率高的小兒腫瘤。在北京兒童醫院成立了兒童腫瘤外科專業,在國內最早開展兒童腫瘤研究,并提出了“無恐無痛 無瘤生存”的目標。正是由于他的開拓和引領,北京兒童醫院小兒外科從一個單一學科科室,發展到擁有普外、急癥、腫瘤、新生兒、泌尿、骨科、麻醉等十幾個學科,醫、教、研、防的成熟醫學體系。
張金哲院士醫術精湛,開拓創新勇攀高峰。他從醫70余年,為萬名以上兒童操刀手術。從上世紀50年代起,在他的帶領下,北京兒童醫院創造了小兒闌尾炎30年1.5萬例無死亡、急性絞窄性腸梗阻包括壞死休克患兒連續100例無死亡的記錄。他總結的腸套疊的痙攣學說與應用等經驗,至今仍有臨床參考價值。1948年前后,張金哲院士通過手術治療將新生兒皮下壞疽的死亡率,從幾近100%下降到5%。“博思勤動”是張金哲院士的座右銘,他愛思考,勤動手,一生發明50余項,在以創傷、感染、急腹癥為主的小兒外科急癥診治,及肛腸外科與膽道外科手術設計方面不斷創新,尤其是“張氏鉗”“張氏膜”“張氏瓣”大大提高了相關疾病的治愈率。
張金哲院士治學嚴謹,為醫學教育事業鞠躬盡瘁。他在中國小兒外科醫學人才培養、推動小兒外科國內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先后培養了數百名小兒外科醫生和碩士、博士、博士后研究生,很多人成長為小兒外科領域的中流砥柱。他先后發表論文300余篇,主編及參與著書50余部,獲省部級以上的科技進步獎10多項。全方位展示中國小兒外科的專著《張金哲小兒外科學》于2013年出版,并于2020年再版。
張金哲院士醫德高尚,一片慈心柔腸為患兒。2010年他主編《新編接診學》,從接待四親、診斷四查、治療四定、效果四良四個方面講解了接診學的要領,闡述了接診學所必需的醫德修養。他倡導做醫生就要有奉獻精神,醫患之間要做交命的朋友,在每一件白大褂上,都寫著“外科張金哲”5個大字。百歲時他仍堅持到醫院工作。他行醫70余年,從未收過一次紅包,患兒進來必起身相迎,手診前必先將手搓熱,面對哭鬧的孩子還會變魔術安撫。他28年如一日,利用周末到天津兒童醫院義務出診,分文不取。早在上世紀50年代,他就把科普列為工作重點之一,出診時經常從兜里拿出科普小紙條。2015年,在中央電視臺“尋找最美醫生”大型公益活動中,獲頒“十大最美醫生”榮譽稱號。
境至精誠,是為大醫。張金哲院士一生熱愛祖國,永遠與人民在一起。他淡泊名利,鞠躬盡瘁。他曾寫下16字修身之道:“一生努力,兩袖清風,三餐飽暖,四鄰寬容”,其學識、品德和境界值得我們永遠敬仰和學習。
張金哲院士的逝世,是我國小兒外科醫學界的一大損失!他為我國兒童健康事業作出的卓越貢獻將永載史冊,他的大醫精神和崇高風范將永駐人間!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學習和弘揚張金哲院士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風范,為中國兒童健康事業努力奮斗!
按照張金哲院士臨終遺愿,他的遺體將捐獻給首都醫科大學用于醫學研究。
張金哲院士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我們永遠懷念他!
張金哲院士千古!
張金哲院士治喪委員會
2022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