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兒科發展國際論壇兒童過敏性疾病新進展學習班成功舉辦
2017-07-05 15:20:59 瀏覽次數:
為了進一步促進國內外兒童呼吸系統疾病、過敏性疾病多學科交流,推進兒童健康服務能力,6月30日至7月2日,第三屆中國兒科發展國際論壇暨兒童呼吸和過敏疾病分論壇在北京會議中心成功舉辦,參會人數達300余人。此次學術論壇由我院呼吸內科、呼吸兒科、過敏反應科和介入肺科共同舉辦,邀請了來自美國、英國、日本、伊朗以及中國香港等多地專家分別就圍繞兒童呼吸系統疾病、過敏性疾病的篩查、診療、早期干預策略以及后期綜合管理等熱點內容和相關技術進行了廣泛討論。
來自香港廣華醫院的吳國強教授就“學齡前兒童喘息的診療新進展”進行了專題報告,詳細介紹了學齡前喘息患者的臨床特征、鑒別診斷、早期干預策略等內容。
來自日本相模原醫院的Motohiro Ebisawa教授就“嬰兒食物過敏管理”內容做了大會主題報告,他詳細介紹了如何應用現有過敏原特異性IgE檢測結果用于食物過敏患者的早期篩查,同時建議及早開展食物激發試驗用于食物過敏患者病情轉歸的監測,防治過度干預后對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來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陳愛歡教授就“兒童哮喘規范化治療進展”內容進行了大會主題報告,在她的報告中再次強對于兒童哮喘進行規范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兒童哮喘的規范化管理不僅可以有效避免其嚴重發作的可能風險,更重要的是通過建立和家長的有效溝通可以更好的達到哮喘兒童的非藥物管理目的。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浦濱兒童醫院鮑一笑教授就“6歲以下兒童哮喘診斷標準”內容做了大會專題報告,鮑教授就如何對于進行學齡前兒童哮喘鑒別診斷、早期篩查、干預以及病情轉歸等多維度進行了學術探討。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郭曉奎教授就“微生物組與兒童過敏性疾病”的內容進行了專題報告,他的報告不僅闡述了“微生物組、微生物菌群”等基本概念,還就體內存在的微生物組如何與免疫相關應答基因間相互“對話”機制,從而達到調節機體免疫應答狀態,最終誘發兒童過敏性疾病的發生的機制進行了闡述。
來自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王良錄教授就“藥物變態反應概論”做了專題報告,他通過真實的病例向在場展示了引發嚴重藥物過敏反應的潛在誘因、以及在臨床工作中如何通過識別前驅癥狀快速處理,從而避免藥物過敏反應的發生。
北京兒童醫院過敏反應科向莉主任就兒童氣道過敏性疾病患者的綜合診治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思路與建議,再次強調兒童支氣管哮喘和過敏性鼻炎等氣道過敏性疾病屬于“同一氣道,同一疾病”理念,二者要協調診療理,更倡導對于與兒童過敏性疾病的院內多學科(multidiscipline team,MDT)合作機制。
考慮到廣大基層學員提出的如何做到常規技術操作規范化的問題,在2017年7月3日至4日,由過敏反應科在天泰賓館又延伸舉辦了2017全國兒童過敏疾病新進展學習班,此次學習班課程設計原則是以臨床操作中的實際問題為導向(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深入淺出地講解氣道過敏性疾病的發病機制及其相關臨床評估技術的原理、適用條件,通過臨床實際病例報告解析與現場實踐操作相結合加強學員的學習理解。學習班上,向莉主任由前沿文獻的解讀為出發,對于兒童過敏性疾病發生的自然病程、轉歸特點進行了總體概述。來自我院呼吸科的殷菊主任還就“中國哮喘行動計劃”的實施背景、具體實施方案、以及目前正在開展的就“中國哮喘行動計劃”開展的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計劃項目進展進行了介紹。
同時,開設“過敏原體內體外技術操作、肺功能系列技術操作質量控制、過敏原皮膚點刺試驗、特異性免疫治療以及呼出氣一氧化氮的測定“等氣道過敏性疾病常用臨床診療技術的理論講解;通過現場建立“關愛敏兒成長”微信群實現與學員間的實時溝通,在群學員達40余人。根據學員反饋情況及時調整課程設置,及時延長學員在過敏反應科過敏原皮膚試驗室和肺功能檢查室的見習時間,提供肺功能檢查實踐操作機會和過敏原皮試。